咖啡小栈
 

天明书院奖学金获奖感言

缘起天明

自初中起,天明便一直占领了我周末的“半壁江山”。进入高中后,我也依旧在天明就读了一两年的时光。虽然时间说也不短、说也不长,但正是天明这段求学之路,让我找到了自己无可替代的诗与远方。

叹信陵

信陵窃符抑强秦,养士借军彰其名。

纾六国难果高瞻?救赵实为游侠心。

侯生决仁北乡刭,平原一激辄动兵。

雄主之才屈人臣,妇人之仁岂谓明!

这是我在天明语文课上写的第一首诗,也是我从小到大写的第一首诗。当时为我授课的李老师,同时也是一名业余诗人。他更像是一名说书先生,为司马迁的笔触锦上添花,给久远的楚河汉界增添了一抹亮色。

在我眼中,他是一名真正的诗人——不是因为整齐和谐的格律,也不是因为活灵活现的阐述,而是因为他诗中蕴藏的对生活的热情。他当时向我展示过一篇“拙作”,具体内容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他堵车堵在延安高架路上,不禁心生烦闷,于是挥笔立就,而成此诗。这番经历当然引起了全班的哄堂大笑,不过细细想来,大概就是这一首诗,让我明白,诗心不是什么崇高而不可触及的神明,而是我们人人都可怀揣于胸的、如此贴近生活之物。诗蕴藉而凝聚的美,是表达人对生活的热情的最好载体。

从此以后,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写诗,初升高至今,已约写了两百多首诗了。感恩李老师的启蒙,让我在学海中自由而不拘束、在书山中自在而不迷惘、在诗意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彼岸,坐看翠微、直至天明。我想他教会我的,便是去热爱生活吧。

寄意天明

——这里写一些多余的话,赠予天明的高中学子们

相信诸位都有切身的感受,进入高中,校园生活便似被紧上了发条,累累试卷压上了尚还流连于暑假的我们,巨佬们也纷纷回归剑拔弩张的课内。慨叹着美好的昔日已成昨日黄花,而未知下一步应迈向何处的我们常倍感不知所措。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其实,昔日的快乐并没有流失,而是悄悄变换了它的面目。相信不少同学都已经逐渐体会到了这种快乐,那便是为理想而拼搏的快乐。我们常为树立一个怎样的理想而苦恼。其实,树立一个高远的理想并不是蚍蜉撼树,而是对于自身的坚定信念。没有人会因为我们将清华北大视作势在必得而评头论足,相反地,他人会因为这种势在必得般的志气而受到感召。在去年的全国化学奥赛中,我身边的四名同学一路杀入省队。自高一起便坚信“就是要考化竞上海第一”的他们,如今亦成为了我们众人的骄傲。拥有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高远,理想便不再是虚渺的浮云。我们之所以有时会退缩,是因为我们常常质疑自己的无限潜力,拟造出一个“上界”束缚住自己,桎梏自己的理想,牵绊自己的拼搏。当我们终有一日打破了“上界”,之后便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而不再迷茫了。

就在不久前,刚刚荣获共和国勋章的袁隆平院士又晒出了新一份杂交水稻的成绩单。袁老自幼立下的理想,在他一次又一次打破亩产纪录的拼搏中逐渐实现。九十年白驹过隙之间,步步为营的每一次战果都使袁老露出由衷的微笑。正因拼搏,我们才能感受到这种脚踏实地的快乐。在理想天空下的自由翱翔,在暴风雨中的不尽拼搏,是远超于虚浮与得过且过的无尽快乐。高中固然辛苦,但同样存在着欢笑,是相信自己绝世无双的自信笑容。

我们在其乐融融的日常之余,都应该秉信这种舍我其谁的热情和精彩纷呈的幸福,那便是寄于理想,乐于拼搏。

最后的最后,奉上拙作一篇,愿与天明的诸位共勉:

妥芮朵

黑霜添翼兰泣露,惊鸟战栗桂影伏。

杯凛夜光寒绯月,自守灵台冷青炉。

刺染蔷薇锲玉树,独摇雾海饮明湖。

盘烛到晓凋尺素,莫许翠微扰香蒲。